北美独立战争是如何引爆的——《引爆点》的弱关系理论视角

历史书说,北美独立战争的第一枪是在美国列克星敦打响的,是反英国殖民统治、争取独立的开始,它奠定了北美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与此宏观层面的解释不同,格拉德威尔在其畅销著作《引爆点》一书中,将北美独立战争的发生、打响第一枪归因为基于个体因素的三个角色: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这三个角色构成了将一个要素或事件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引爆为流行的全部内容。

营销理论和实践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难以捉摸、不循常规的事件,如某个产品一夜之间变得极为流行。这似乎很难理解,格拉德威尔在《引爆点》中用三条法则解释了这种现象:第一是个别人物法则,第二是附着力因素,第三是环境威力。在这三条法则中,作者用个别人物法则来解释暇步士鞋在极短时间内直步流行巅峰的奥秘,但我认为,对这条法则佐证最精妙的一例是书中所援引的北美独立战争起源。

书中认为北美独立战争的打响是由于保罗・里维尔从波士顿到列克星敦的骑马夜行——在两个小时十三英里的行进中,他将英军即将突袭殖民地民兵武器军火库的消息散布开来,使沿途各地的民兵团体得以抓住集结机会、迅速组织起来抵抗英军部队。殖民地民兵组织在康科德成功狙击英军并使战争扩大,进而形成美国历史上的独立战争。

作者将里维尔的信息传播过程和效果与威廉・戴维斯的做了比对,指出两个人在同样的时间、相似的路线传播了同样的讯息,但结果却全然不同:戴维斯所传播的英军突袭讯息未能得到沿途民众的重视甚至是觉察。结果的截然不同被归结为两个人在此次事件中具备的不同角色(部分历史学家认为戴维斯所经过的市镇居民较为亲英因此不愿抵抗),具体来说,里维尔是一位“联系员”,非常善于社交。他是马萨诸塞州火灾保险公司创办人、市卫生官、规范市场管理员、萨克福县验尸官、马萨诸塞州福利协会会长,同时他还是波士顿地区同属于五个辉格党小组仅有两个人中的一个,这使得里维尔相较戴维斯而言成为一名绝佳的“联络员”式人选。作为联络员,里维尔能够:

  1. 方便的得到由马童送来的有关英军突袭计划的消息;
  2. 能够明白如何最大限度的把消息扩散出去;
  3. 更能准确的从大群人中找到与消息反应直接相关的关键人物。

以上三点概念化之,就是SWT[1]理论中所阐述的内容。在Granovetter发表于1973年的这篇经典文献[2]中,他指出:(关系)结构的趋向性使弱关系具备更好的信息通达能力。网络理论认为,同质群体内因高频率的沟通而存在信息与个体特征的趋同性,异质群体则相反。那么Granovetter所指示的结构趋向性使弱关系上可依附更高的信息流动性,促使信息透过群体内部传向弱关系者,因而当马童意外获知英军情报时,最可能传给里维尔(这类人),而非他人。

Granovetter引述Pool于1980年文献中对弱关系的研究(“whether one uses weak or strong ties for various purposes depends not only on the number of ties one has or various levels of tie strength but also on the utility of ties of different strength"和"the utility of weak links is a function of the security of the individual”),其中将弱连接规定为个体安全度的函数,即将弱关系与个体的安全保障关联起来。在低安全条件下,个体倾向于依赖强关系而非弱关系。获知英军突袭各地民兵武器军火库计划的情报后,里维尔很清楚的知道,要在极短时间里依靠农民和民兵团体组织起反抗和防御的军事活动,那么:

  1. 情报信息必须准确传递和传达,这要求组织动员令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被传达下去,就只能在强关系构成的组织中发生;
  2. 动员信息能够在强关系下传播散布,因英军成功突袭与摧毁武器军火库将使殖民地民兵团体失去生存保障。

基于以上两点原因,里维尔选择了与民兵武装、革命团体有关的群体散布信息,以达到短时间内的扩散效果最大化。

若要弱关系在信息传播中奏效,根据该文献中所引述的Lin和同事们研究的结论看,弱关系必须与高势个体(high status individual)或节点相连。里维尔由于常骑马南下费城、纽约,北上新罕布什尔州,在各个革命小组间传达讯息与情报,必然熟识或至少认识这些小组的关键领导人物,这些小组间虽“无正式联络手段”,但里维尔却能很快定位英军突袭情报的关键反应人物,使他们组织起及时且有效的防御及反抗行动。


  1. Granovetter, M. 1983. 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 A network theory revisited. Sociological theory, 1(1), 201-233. ↩︎

  2. Granovetter, M. S. 1973. 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78(6): 1360-13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