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慕课的挑战——一个Coursera助教的视角

慕课是什么

慕课这个词是MOOC的汉译,全称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目前全球有三家主要的课程提供机构,分别是Coursera、Udacity和edX,其中,edX还与中国清华大学合作协助后者建立了国内较早的慕课平台“学堂在线”,向公众提供许多大学层次的免费课程。

慕课助教的经历

七月时收到Coursera官方发来的邀请电邮,称基于过去沃顿商学院英文版营销课的成绩记录以及对Coursera社区的贡献(我参与了一些课程中文字幕的翻译与审核)考虑,询问我是否有意成为在暑假期间向中国大陆学生开设的沃顿中文版营销课的助教。虽然我知道Coursera的学习者中大陆的学生占比不小,也提供过个别中文课程,但将热门的国际课程中文化并专向中国大陆学习者开放,似乎还是头一次,尤其是作为重要的商务基础课程系列中的第一门,市场营销中文版在沃顿商学院和Coursera眼中一定是担着相当重的角色。考虑片刻后我回复了电邮表示同意,并且附带填写了一份简单的个人信息表单。

一段时间之后,该课程正式开放。登录进课程页面,我才发现中文版的课程与早先我学过的国际版有了明显的改变,课程时长从九周缩减为四周,不过仔细浏览了一下课程大纲和目录,原先的主要内容仍然保留,整个课程还是围绕着顾客中心化、品牌建设和渠道三个部分。这样的改变也许是面向顾客,也就是课程学习者的需求吧。

作为课程的助教,职责主要包括在课程讨论区组织讨论、回复学习者的问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学习者在授课期间的问题和建言等反馈给Coursera官方;与Coursera合作以完善学习社区的功能等等。这些职责虽然看上去比较“宏观”,但在操作层面却比较简单,只需每周利用数个小时的空余时间查看课程讨论区里学习者的贴子,并给予回复和解答,另外针对中国学生不爱提问的习惯提一点问题以引发讨论。相比以前在美国担任助教的工作职责,这些工作量并不大,其中一个原因也与语言障碍有关,即授课的美方教授无法参与到课程讨论区来与中国学生“面对面”的直接接触,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助教作为师生之间桥梁的工作角色和工作负担。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许参加课程学习的中国学生就更不愿意深入讨论问题了。

慕课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国外开放式课程进入中国已有十个年头,早先麻省理工学院的MITOCW项目得到教育部协作在一些高校推广,但也许命运不济,最终负责该项目的团队解散,项目也不知所终。近年,慕课作为新一代的开放式课程项目再次敲响了国内大门,依然是依托网络教学的形式,这次它能成功吗?

与之前的MITOCW项目不同,慕课并未仅仅将课程资料的传播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而是更注重对传统教与学互动的模拟方面。从技术上说,互联网带宽的发展使在线观看视频成为可能,这样教师录制好的授课视频便可随时观看,模仿了课堂讲授的模式;在有些视频中,还利用技术手段插入了互动问答与练习题以便学习者掌握学习进程和巩固所学知识。在课程网站建设上,慕课的每一门课程都配置了学习讨论区,并且授课教师、助教和慕课官方工作人员还亲自参与问题解答和反馈。在课程设计上,一改过去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将每一次的授课编排的有如一场表演,大多课程的录制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力求从各个角度完善课程内容的展示以利于知识的传播与吸收。在课程的投放与发布上,新课程的开发与发布是相当严谨的,Coursera采取了一种类似软件开发的模式,即先将课程录制完成,然后根据课程性质与专业方向挑选一些Beta测试者进行模拟学习,并根据这些Beta测试者的反馈再进行课程的修改和完善,直到可以正式向学习者公开发布。在学业的考核与评估上,慕课很重视测验,它提供了尽可能多的考核形式,比如单项及多项选择题、问答题、实验操作与模拟、小组讨论等等,这些相较于传统上的在线课程学习给了学习者们更接近于现实中的学习体验。

然而,慕课带来的最大的不同,可能在于它对整个教育教学体系的变革。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下,授课教师在教室或实验室里给十几到几十个学生讲课,教室是授课者的主战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基本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教室教学中,而在慕课的教学模式下,授课教师们则是事先录制完所有的课程视频或课件,相当于完成一整件商品的制作和包装,再整体向“客户”,也就是学习者投放出来。这些学习者遍布全球,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安排和节奏进行学习,所用的学习工具就是互联网,他们可以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甚至是手机应用来访问慕课上的课程。由于每个时间段(通常是一周)内的课程视频不会很多,因而学习者在看完视频之后,更多的时间是用来进行“课后”复习的,这包括重新观看课程视频、复习课程对应的讲义、阅读课后的指定文献、完成每个阶段的作业和测试,以及参加学生论坛的讨论与互动(特别是对那些将论坛讨论表现计入综合成绩的课程来说更是如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慕课模式是迄今为止最接近于理想型教育的高等教育知识传授模式,它采用了现代化的技术去模仿和完善旧有的课堂式教学。从教师端看,它利用了全球最好的高校教师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授课和所传授知识的质量;从课程制造方来看,它借助于成熟的商业模式和平台高效的完成了课程产品的原料采购、商品概念定型、产品制造及品控、市场测试与投放等一系列企业活动,并基于互联网技术获取遍布全球的学习者的学习层面的大数据以进行后期相关课程的开发;从学习者角度看,每节课程视频时长与传统课堂的教学时长相比大大缩短,能够保证更有效的完成基本知识的学习,而课后作业与练习则可按照自身实际情况完成,并在学习论坛的讨论与助教的辅导等互动环节中进一步巩固既有的习得知识,这也算是一种因材施教了。

我们应当如何改变教育与学习观念

不管是Coursera还是edX,慕课都积极的利用大数据和现代网络媒体与自己的“客户”们紧密接触、多层次沟通,这种将市场营销和客户关系管理的理念渗透到知识传播和共享行动中去的做法至少目前还是传统的大陆高校所无法比拟的。当学生从80后过渡到90后甚至00后时,他们的行为与偏好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比如一项研究表明,互联网时代的年青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正在不断缩短,那么高校课堂式教学仍然实施50分钟一节课的标准将必然面对学生上课爱玩手机、教师不得不在讲课中经常穿插笑料段子以维系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困境;又比如年青的学生群体更偏好网络沟通与交流,那么慕课所采用的学习者论坛、微博、微信等平台显然要比某些高校规定的课后老师在教室或办公室给学生集体答疑的策略更能吸引学生提问。

慕课平台除了自建推广平台以及增加和学习者们的接触点以外,还积极的与相关的群体或机构组织合作,例如社交网络果壳网、慕课平台学堂在线、门户网站网易、翻译平台译言网等,通过这样的广泛合作,一有利于吸引各个领域和层次的学习者,二有利于将慕课自身的知识产品更有效的推广到市场中去。这种亲近草根、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的理念早期为中国共产党所用并取得了积极有效的成果,现在也正以燎原之势铺开,相比之下,从知识传播角度看,高校对知识的传播与对社会的服务也许还达不到如此高效。

慕课同样也引起了中国教育部的关注,在今年四月出台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中,教育部明确表示将积极推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讨论,以开放、包容、务实的态度,鼓励高校和社会参与者兴利避害,共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和课程平台,促进其在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改革等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这与十年前教育部在麻省理工开放式课程项目中的推动不可同日而语。因而,教育界人士应当认识到慕课带来的这种倒逼效应,主动拥抱并改变僵化死板的教育理念,主动引导学生们适应新形势下的学习模式。

慕课的困境

在当前的两大慕课平台上,Coursera是一家营利型公司,edX则是一家非营利机构,组织性质的不同使前者的营利压力相当大。对利润的追求一方面推动着慕课平台组织花心思研究课程产品的精益求精和对学习者的完善服务,但另一方面这种逐利本性或多或少的也令Coursera有资金回报的压力从而影响到了所谓的客户体验,比如近期Coursera社区中出现了一些贴子曝料学习者无法获取免费证书,一些课程和学院开始向edX迁移的现象。此外,有关慕课的研究数据也表明,与传统课堂式教学相比,参加慕课的学习者的退课率较高、课程完成率较低。学习者不能完成课程学习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但不得不说目前慕课还不能完全替代正规的高校学历教育,从社会和国家的层面上讲,高校仍然有它传统的教育学生和服务社会的责任,只是,越早从慕课吸收优点,我们的高校就能越早越好的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