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的写作技能和规范——一点小思考

曾给一位荒了博客的同学留言,说自己在这一亩三分地上写日志犹如女人来月经(长期坚持着至少一月一篇)。那时对自己的坚持颇为得意,然而虎年春节过完,临近月末,自己才想起来二月是没有三十天的,因而要再不动笔写点什么,自己怕也成了绝经的灭绝师太了。思前想后,春节期间虽然有些不少的事儿可写,但有些是陈谷子,有些是有点情绪的,大多数是跟商业和教育挂上不钩,百思挠头之下,觉得自己可以把近两个月读的一本书的零散心得给奉献一下。

要说谦虚,那定当不是了,实话实说:这真的是零散的心得(何况还没有整理)。基本上从借到这本书开始,我就没找到过整段的舒服的阅读时间,只是在东一锤子西一榔头的小鸡食米的翻阅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零乱的所谓‘心得’,又因几个徒弟的论文稿快到期,借此机会砸两块瓦片,不求育才,但求听两声响儿吧。具体的说,国内多数论文可能是不谈什么写作规范与技巧问题的(版式规范还是比较强调),因大家考虑的比较多的是专业领域内的规范与技术性,但从我以往阅读英文文献的经历,总觉得中文论文,不管是维普还是期刊网上下载的,某些读起来颇有累死人读不明白读不到位的感觉。去年借得一本‘闲书’,称之为闲,完全是因为那是偶尔在书架上翻到顺手牵羊般给带回家的,要说这本书,一不是闲人所写,二写的可不是闲话,专业至极令我今天尚有些‘害怕’。

这本书里,谈到如何架构全文、如何写摘要、如何写初稿、……。对初写者来说,难点之一在于初稿写作中的‘过渡’,似乎脑子里有个思路,但就是下不了笔去说清楚它。对此,书中有一段话值得体会(p122)

“you can track the stages in the argument in the usual way: …the movement from existing work and what it has shown, to the area that has received less attention to date, and finally to the proposed new work and its specific aim.”

简单的说,这几个stages差不多就是组成整篇论文的结构模块,如书中另一段清晰的表述(p121)

“…the deep or generic structure underlying much research: context, rationale, problem, method, result, interpretation, implications.”

大体给翻译成白话,那就是导论、文献综述、论文主体(手段、结果)、结论。以往……似乎不很重视论文的结构,因而在春节前辅导徒弟们的时候尽管讲的口干舌燥,却发现基本是白费功夫;如果大学的教育能把这类写作规范提前传授给学生,那么一线的老师们又何至于看到学生在简单问题面前那困惑的眼神?

结构,它其实是一种思路。东方的教育是从上而下,用纵观的角度看问题(但最终却把学生教成万金油);西方的教学是由下及上,从分拆开的部分、架构去寻找问题的思路。不好说哪种一定就是有优势,但在一定范围内,从形式、结构去学习思路是更容易、更能达到目的的办法。

该书书名是 Writing for Academic Journals ,可参考亚马逊书店链接,更详细的书评请参考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