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学院开放式课程课件志愿者组织工作预构想

在2006年的时候,有过一次去CORE实习的机会,最终未能成行。为该次实习所进行的一些构想在安排行程之前便陆续的写了下来,可惜的是最终未能亲自实践。这么多年过去,当再有机会重新整理并迁移博客时,便将这五篇当时的记录合并成一篇发布。

麻省理工学院开放式课程课件志愿者组织工作预构想

前段时间在OOPS官方论坛上看到OOPS小组可能会在资金耗尽时进入冬眠期。当时我想,OOPS是完全以义工(志工)的弹性方式架构的一个松散型组织,如果不进行那些成本较大的宣传,那么运营成本并不会带来多少资金方面的压力;同期对照着OOPS官方论坛上浏览人数、发贴量等数据(或者说其受关注度、浏览者回访量),易得到一个目前来看可能还属于主观的猜想:OOPS所进行的工作如果要进入冬眠期的话,实际的原因恐怕更在于无法对义工进行可持续性的、具有战略架构式的工作激励,从而无法使义工们对将来的工作(结果/成果/回报)有一个较清晰的远景图。

同样的,不久前在查看BizEdu.NET首页链接时发现CORE的论坛链接失效,可能是技术问题,也可能是其它问题,但不管是何种问题,CORE曾经使用过的沟通平台都已经完全失效、且至少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会起死回生(CORE的官方论坛无法访问;CORE官方曾使用Google Group建构的讨论组也于年初冷寂了下去)。对CORE而言,资金上几乎不存在什么问题,在我当年加入后逐渐规模的使用志愿者的组织形式。从当初仅我一人进行志愿翻译到一年后召开志愿者交流讨论会,更到如今明确打算建立志愿者组织平台,这些发展足迹意味着CORE不会完全忽视志愿者的力量。但是,志愿者工作在CORE而言,却并没有顺利的做起来,究其原因,恐怕与OOPS的有部分共通之处。另一方面,可能在于志愿者们应以什么角度切入CORE的工作、以何种方式融入CORE的工作流程、在哪些环节中以多大的比例参与进来等问题还没有明确下来。

黄美琦老师曾表示希望我把志愿者组织工作仔细考虑一下,这段时间我也的确有了些构想,加上年前对MITOCW相关事宜的思考,准备在去北京之前构建一个较可行的方案。当然,目前我所有的还只是个人想法,在没有对CORE过去在志愿者组织方面的工作了解以前,这些还只能称为“预构想”。

预构想之二:提供学习支撑

以前曾经就想过,MIT的OCW项目的最终目标不在于翻译,而在于本地化(Localization)。本地化的含义即是能为当地地区或国家的学习者自由使用。基于这个看法,MIT还提出了evaluation的要求,即对使用MITOCW项目的效果进行评价。

如果该项目只做了翻译,那么毫无疑问,OOPS前期的工作是相当成功的,并且似乎也无须再做更多的工作,但MIT更深的想法应当在应用及推广上——MITOCW是用来学习或辅助学习的(至于今后是否可能建立为一个学习标准和学习平台那暂不考虑)一个手段或过程。既然看到了这一点,那么志愿者的工作更多的应当着重于帮助学习者学习,并为这个过程提供有利于更好学习的支撑。

那么,目前存在于学习者,尤其是MITOCW资料学习者的障碍有哪些呢?

  • 东西方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的方式、体验不同
  • MITOCW项目因版权等因素并未在网站及镜像网站上提供参考书籍资料
  • MITOCW项目资源目前视频教程少,无法形成有效的学习互动与课堂体验

预构想之三:主动学习模式与选择的能力

对于东西方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在一定程度而言是无法改变的,作为从教近十年的教师来看,同一国家、地区的不同高校学习者对于什么是先进的学习方式的看法不同、作出的反应不同、教和学的结果也肯定不一样。就普遍情况而言,中国(大陆)的学生往往不善于主动型的学习,而要靠教室的主导者——教师来灌输哪怕是定义概念这类无须创造性思维即可获得(obtain)的信息,这一点对于即将使用MITOCW资源的学习者来说是致命的,因为后者至少是在学习知识(acquire knowledge)。

从获得信息到学会知识,再从由对单一信息的掌握认知到对海量信息的归纳整理辨识的过程是当前时代学习者所不能适应的。可获得的信息在四大发明进入欧洲打破神职人员对书本知识的垄断后便可为众人所有,这是一种明白无误的学习,由教师告知学习者理论点、知识点,比如小学教师教给学生1+1=2即是一种灌输,每个人都可以无误的掌握。由众多信息归结为知识也可由教师替学习者完成,这一点可能是大陆的教师称为“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这其中的创造性学习过程基本也可由“死记硬背”来完成而无须对理论公式进行独立的推导、演绎。以上这两种模式,一是无须理解知识的根源,作为一种公理或常识去领会遵守,一是可跳过对知识点发展和演绎直接达到记住并可在一定层面上运用该知识(我个人的理解是,一些国内学生高考成绩很高,但进入大学或到国外无法适应自主学习的模式,因原因主要就在于深层次的学习要求学习者能自主的有创造性的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推演)。

当互联网兴趣并逐渐普及后,麻省理工学院将几乎所有的课程上网,并提出要尽力缩小数字鸿沟(to narrow the digital gap)。要在数字时代使知识的获取成本变低、要均知识的贫富、要建立一个学习型群体。技术和资金方面的问题不会是问题,问题在于互联网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比特、信息。如果说信息还是有一些规律的、可在一定程度转化为知识并增值的因素,那么网络上存在的各种杂乱无章的比特流却甚至可能影响到学习者进一步学习、掌握真正的知识。

去伪存真是个难题。有人说,没钱不是痛苦,有钱也未必幸福——因为有钱不知道如何选择、怎么去花才是真正的痛苦!在没有选择的时候,人的选择其实很简单,但当面对着选择并且选择越来越多的时候,为选择而产生的麻烦和机会成本可能会是选择者不想看到、甚至会极力去避免的。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知识学习的错误很可能会毁灭一个人。

预构想之四:感谢Google

在帮助人们对知识进行检索方面,Google可能是目前最好的工具。在翻译MITOCW斯隆管理学院两门课程时,遇到的大多数不能确定的词汇翻译均是通过Google解决的。

Google通过它的引擎机器人读取全球网站的资料,再通过其特有的算法对这些比特数据进行归档分类和识别,并最终形成有规律的信息提供给互联网使用者。当我发现一个词的翻译有困难时,我会使用Google的搜索引擎查找,在列出的相关条目下阅读,再利用自己在专业和英文方面的经验判断出最有可能被学术界认可的词条。目前,虽然听说过一些引擎设计已经走向较高的智能化,但是智能的引擎或引擎的智能化并不能完全替代人脑对信息的判断和筛选。尽管Google在很多时间会让我面对无尽的选择,我仍然感谢它,因为它至少给我归档整理只靠人力无法做到的浩大数据工作量。

Google的工作和MSN、雅虎等搜索工具的工作都是在把信息进行更有效的归类、提取,从而便于学习者获得知识。学习者是否能够获得知识并加以利用在这个层面上有赖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学习者是否能够适应“主动学习”的方式和要求;二是是否有类似Google这样的工具为MITOCW的学习者提供一个数据平台。前者在我看来,学习的本质要求沟通,因而建立一个学习型社区的平台便于学习者进行学习过程中的沟通、探讨是极为必要的(哪怕目前仅能做到疑难解答而非创造型讨论的知识火花的碰撞);后者而要求硬件上为“知识”提供一个数据库和导向系统,利用这个导向系统,学习者可按照“正确”的角度去获得知识。

预构想之五:可行的操作

无论是一个数据平台,还是一个沟通平台,都需要一种交互。沟通平台我自04年就已经建立,与OOPS的相比,KAOKAO的和我的,或者是一些义工建立的博客都少了些人气,而没有人气也就没有交互、没有沟通。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想到的是要有东西引发沟通和交互,这个东西(trigger)可以通过建立个别学习者学习过程、学习体验的博客、论坛中解决某一类问题的版块、相关学习资源下载信息的发布、相关组织(志愿者组织、CORE)频繁的动态新闻更新体系等来完成。

其次,数据平台主要的目的是提供“下锅的米”。根据MITOCW学习群体的普遍反馈,学习资料少、难找、得不到MIT教师授课的课本或参考书籍是阻碍学习者进一步利用MITOCW资源学习甚至是了解相关课程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个情况,目前可解决的方式即提供这些课程实体资源。对此,我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利用0DAY的BOOKZ为相关课程提供学习辅助资源。这一点早在04年下半年我就已经构想过,05年在OOPS论坛为新人解答时也曾提出过,并且TLF的BOOKZ小组成员也明确表示过可操作性。但因CORE的官方性质,其本身不可能参加进来,因此由志愿者组织或与之相关的学习群体统一规划进行集团操作将是唯一的可行方案。BOOKZ小组可以制作提供书籍,而DRL的电子书籍版版主开发的BOOKZ LiB系统则可以为MITOCW项目在国内的实施提供在线及离线的书籍资料搜索系统(如果能对该软件进行定制,则可加入该书籍对应的课程资源,并与学习群体社区整合共存)。

二,借助于MIT的ICAMPUS及相关E-LEARNING平台架设学习群体社区,一种是如诺联类的教学平台,一种是学习交流讨论区,如IPB、DISCUZ等的论坛系统。

三,借助于TLF、CCF的电台广播对MITOCW的教育资源进行宣传,对这两个论坛群体的行为和阶层的集中性加以利用(学生以及有一定知识层次的年青人占主流,并且对于网络学习模式更了解),培养起先行学习群体,从而对其它群体产生正面导向力。

四,CORE将MITOCW项目部分课程外包(out-sourcing)给华语区有影响力的出版集团,并可与之签订MIT课程参考书籍资料的大陆版本专营权合同。

五,联合南大百合上的志愿者群体,为其提供奖学金、助研资金,资助志愿者到西部中学进行MIT科普类知识讲学,帮助内陆潜在学习者以MITOCW项目所希望的思维进行学习、科研。

六,以MITOCW官方名义向OOPS提供部分资金,与之结成竞争合作模式;或依托MITOCW学习者群体不断的对CORE已经汉化的课程进行审核。

另外,在志愿者激励方面,对相关志愿者分类别颁发有纪念与识别意义的纪念物,如指环,用以增强志愿者群体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从长远看,也有利于CORE的品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