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大到“南大”——南洋理工大学十日谈:第十日

十日谈写到最后,已然发现自己写不动了。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当初有写作想法时,未能及时每天记录下一些点滴,以至于正式开始发日志时,这十日已经过去一半,这样边写边赶,难免会有应付差事之嫌;二是学习自11月5号开始后,能够用于业余写作的时间就越来越少,精力主要放在学业上,对原本可以深思细想的问题就只能浮于表面而无法也无力透彻的思索。这些原因,加之其它枝节性因素,使得最后一篇即使在写时就已然感觉到太过乏味,犹如一个先天不足的婴儿,虽有很好的生活设计却无法达成。谈及大学全球化这个很能做些研究的话题,也许只是表面轻拂的方式便能和人聊上两晚,但涉及到国内高校的教育和管理,又逢自己目前身处海外的现状,很多想法还是维持在‘肤浅的层面’上更好,毕竟,国内的高校是在走一条自己的路,不管有多长,也不管它们离海外一流学校地理上有多近,它们始终还是需要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来发展的。
北京时间19日凌晨四时于Graduate Hall

第十日:NTU的国际化氛围

国内的院校都在争先恐后的建设国际化大学,但却没有哪所真正的做到了哪怕只是走向建设的这一步。如果说建设国际化大学的终极目标便是William Brody(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校长)提出的Megaversity,那么在这过程中的以下几个阶段——study abroad(学生海外交流学习), co-research(联合研究),international curriculum(国际化课程科目), integrated global university(综合一体化全球学院),各大学又做到了哪一步呢?

有人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话起初听起来似乎并不入耳,但细想之下却是真理。如果学校办学如在国内大造西式洋房,那么西方人来中国所看到的岂非又一个假模假样的家乡?世界因此不再多样化而成了西方风格的一统天下,即使这个道理放到生态圈里解释也是一样的。不少大学目前开设全英文课程、采用西文教材,虽然目的是好的,一旦成功也的确有利于输送自己的学生到海外继续学习,但其中两大问题却极少有人触及到:一、这些英文课程是将西方教材的讲解逻辑一并输送给学生还是仅仅起到专业方向外语课的作用?二、学好洋教材的学生到了海外能够较快的进入角色,但为了出国和表面国际化的英文授课说到底却只是大学国际化建设的初级阶段,而并非真正国际化课程科目的实施。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斯丹凝博士在受聘于南京大学校长外事顾问时做了一个题为“建设全球化校园:想法与教训”的报告,其中便涉及到这四个阶段的问题。很多大学只是看到了第一步的利益,部分大学也许着手在进行第二步,更多的大学以为自己已经完成了第三步,真正在做第四步的极少极少。

其实,判断一所大学的国际化建设进程也并不难,甚至可以说可以以比较直观的方式来判断,那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氛围。判断一所大学在建设国际化校园中到底进展如何、做到了哪一步,一般通过对氛围的观察和感受就能得知。人的感受是如此的精妙,乃至于也许通过量化进行不了的测度评价部分却可能通过某种程度的直感来进行。

初抵南洋理工大学校园时,因为是深夜,并没有对周围的景致有太多和细致的观察,只是在GH楼下的路边不时看到跑步锻炼的人群,或一两结伴,或三五成群。新加坡市内也许有热闹纷繁的夜生活,但在南洋理工的校园却并不如此,热衷于夜跑的多半是学习研修至深夜的老师或学生。这与国内大学校园明显的差异许是因为多数国内大学的教育理念仍然是填鸭式,并不需要、也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进行独立选择的修习吧(在南大第一个学期的“必修”课程是十门,而在南洋商学院通常学生每学期“选修”课程会控制在五门以下)。

国际化中自主性的另一个方面体现在教学设施的使用与管理上。打印文献资料,Computer Lab 3里无人值守,打印者自助缴费、自助取件。而当出现问题时,却总是可以及时找到技术支援或工作人员的协助,让你明白自主性并不表示没人管你,而只是通过背后的默默无闻来保障前方的自主选择可以如愿达到每个人希望的彼岸。

国际化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看到。几乎在每一个院系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或者教辅人员都来自不同国度,但在课堂课后讨论交流时却统一使用英文作为沟通工具,将自己的不同观点和见解直接表达出来,一方面提供结合各自国家背景和个人经历的答案,一方面也尊重其它同学的地区文化,照顾到个别国家同学的感受,因此问题的解决和最佳方案的选择往往兼顾到各个方面,而不会有近亲繁殖、结果单调之忧,在保持事物多样性的同时达到了和谐完美的自然平衡状态。

除了外派学生赴海外交换学习,汲取异国文化和思维,南洋理工大学也做到了学术上大规模的联合研究开发,如参与Singapore-MIT Alliance(新加坡-麻省理工学院学术联盟)项目,紧跟国际学术动态,开设相应课程科目等。但最让我吃惊的是南洋理工这些年正扩大与中国内地一些大学的合作,包括与交通大学合作开办EMBA总裁班,同步招收中英文授课班级,培养更理解亚洲本地商业运作的精英;与山东大学及国内有关部门合作开办孔子学院,弘扬中华文化、提升华文精英教育,以此为世界教育体系的多样性出力,也为南洋理工大学在全球教育界的排名起到推动作用。

当一所高等学府依托自身背景和文化,努力向全球同行展现其具有独特背景的教学理念,为全球学术与教育的多样化增添其独特魅力的一层色彩时,它才可以说已经做到了终极化的全球大学。希望南京大学能在这个进程中走的更快些。